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

原标题: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

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_好姑娘haoguniang.cn

有一个北大的心理学博士,粉丝无数,上了某个综艺节目,谈到当自己成为新晋老爸,对于娃哭了,抱还是不抱这个问题,给出了“任性”的答案:有的说,孩子哭了你要去哄她,你要随时让她感觉到爱。有的说,你就让她哭,你越哄她,你就越是被她控制。我怎么选,高兴了就抱,不高兴了就不抱!

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_好姑娘haoguniang.cn

原来心理专家都这么佛系带娃,就凭自己高兴或者不高兴,那孩子岂不是受苦了。先别急着替人家孩子抱打不平,细细想来,这种“任性”也不无道理,并且多了真实温暖的一面。

带孩子这么久,从刚开始的严苛科学派到现在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状态,理论道理可以学,但谁也无法做到百分百的正确或者应该。

当然,并不是说带娃想怎样就怎样,而是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没有必要把弦崩的那么紧,不必时时刻刻的正确。孩子并不会因为偶尔的疏忽而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位有名的科学育儿博主,写过一篇文章,细数自己在育儿中,文章里告诉大家纯母乳喂养好,自己也会因为孩子瘦小,去打听哪种奶粉能把孩子养胖了。也教大家如何给孩子刷牙,但有时候还是拗不过强硬的娃,就像牙医的孩子也会想蛀牙一样。虽然懂了那么多的道理,学习了那么多知识,还是养出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娃。会生病,会发脾气,会不讲理。

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_好姑娘haoguniang.cn

再回过头看心理学家讲的,高兴了抱,不高兴了不抱的论点。真实中带点可爱。追求100分的妈妈本身就是个悖论。也许随心更能让孩子自由生长。相反,总是要以绝对正确的姿态面对娃,估计娃也会压力山大。

理论都是趋于完美的状态,在达不到完美状态的时刻,不必去谴责,也不必去内疚。一定程度的不完美并不意味着爱的并不多。

办公室有两个妈妈,两个人对于其中一个妈妈该不该把刚六个多月的女儿放到老家争论不休。我曾经也是,对于身边不能亲自带孩子的妈妈,痛心疾首,觉得孩子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妈妈A和我曾经的想法一样,在劝解妈妈B的时候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只要想把孩子接回来,总会有办法,不接孩子还是意愿不够强烈!

实际情况是妈妈A有一个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家里有老人帮忙带,每天都是花式炫耀,婆婆做饭多好吃。老公对女儿各种关心,辅导作业。而妈妈B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小学,被送回老家的是老二,老公工作相当忙,别说辅导孩子,连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家里老人因为客观原因都不能长期帮忙。在妈妈B快要抑郁的时候,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不是最好的选择,到对她来说却是保命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条件去做所谓最好的选择。最好也并不绝对。育儿其实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可比较的事情。在爱孩子的前提下,凭心情也是一种爱,有什么样的条件给孩子什么样的满足也是一种爱。

娃哭了,该不该去抱,学院派心理学家的“任性”选择_好姑娘haoguniang.cn

养娃,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也许孩子在相同的境遇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在不同的境遇下也有可能会成长的一样好。正如学院派爸爸说的,没有应该与不应该。下次娃哭了,抱不抱,咱也看个心情!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