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

原标题: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

昨天小区一位妈妈拉住我,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涵涵妈,这可咋办啊?轩轩最近总是不停地说屎尿屁,还很兴奋,我和老公都制止不住!”

她说完就看到涵涵在一边哈哈大笑。涵同学不是在笑轩轩,而是她听到了“屎尿屁”就兴奋。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涵涵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热衷这三个词了,之前那可是说的很起劲儿。现在只是偶尔让我去她的小马桶那里,看看她今天拉出了一条鱼,或者又拉了根胡萝卜,那神情好像自己搞了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一般。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为什么孩子对屎尿屁那么热衷呢?

◆ ◆ ◆ ◆ ◆

孩子在自我探索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性心理个体发展的划分,1-3岁是肛欲期;3-5岁是生殖器期。

妞儿们可能会发现,宝宝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憋屎憋尿,总是等到憋不住了,才跑去解决,有时难免会弄到裤子上,让人很恼火。

这是因为宝宝有了新发现,他们突然觉察到,憋上一下,然后再去拉大小便,会非常爽。于是孩子就会通过控制尿尿和粑粑,来获得“排泄引发的快感”,并体验由此得来的力量感和掌控感,以及和别人直接的界限感。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当孩子炫耀他的屎尿屁时,我们要给予尊重,不要去嘲笑他们。要知道,我们小时候也曾对生殖器感兴趣,之前在农村,很多小男孩会比赛尿尿,看谁尿的远,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进入了污言秽语敏感期

3-5岁左右的孩子,会进入污言秽语敏感期,或者诅咒敏感期。因为他们此时已经体验到了语言的力量。孩子们发现,当自己在说这次词语的时候,妈妈或者家人的反应都会特别大。

之前涵涵有一次生气了,竟然说:“我把你给剁了!”,说完了又接着问:“妈妈,剁了是啥意思啊?”你看,她并不是真心要诅咒我们,只是她可能碰巧发现了这句话的力量,就想去实践一下。

同样,小孩子口中的屎尿屁,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一切都是因为孩子在探索自我。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孩子社交的手段

之前带涵涵去跟朋友家孩子玩,俩娃因为第一次见面,都各自玩儿各自的,即使有交集也不太多,毕竟一个3岁,一个6岁,相差有点儿大。

可当6岁的小男孩说了句“屁呀”的时候,涵涵竟然兴奋地哈哈大笑,接着俩孩子突然就变得很亲密。并且俩人就屎尿屁的话题,聊的相当开心。

之后,他俩每次见面,都要屎尿屁的聊上一阵,笑上一阵。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那如何引导呢?

◆ ◆ ◆ ◆ ◆

淡然处之

无论孩子说脏话,还是热衷“屎尿屁”时期,咱一定要表现的淡定,就算内心极其不平静,表面也要控制住。

因为你反应越大,他越觉得语言的力量就是强,然后说的越起劲儿。倒不如没啥反应,孩子就觉着没意思了,慢慢就不说了。

趁机引导学习相关知识

其实有很多关于屎尿屁的绘本,还是畅销好多年的,不妨给孩子读一读,顺便科普下相关知识,满足小家伙的好奇心。

比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故事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大”什么样的“便”, 通过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动物的大小便,满足其好奇心,还趣味无穷,作者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难怪能获奖无数。

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好书,在书末还附上一篇“动物的吃喝拉撒”的文章,说明了动物的食物、消化与排泄的关系,让小朋友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得到生物学相关的常识。

再比如《呀!屁股》

污言秽语敏感期 |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屎尿屁?_好姑娘haoguniang.cn

屁股比起其他器官,如鼻孔、眼睛、耳朵又多了一份隐蔽性,孩子想要了解时,大人也有点遮遮掩掩的态度,更增加了它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与好奇感。

而这本书会让孩子了解到屁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形状?除了可以放屁和大便,屁股还有哪些功能?为什么有的人走路会扭动屁股?动物的屁股有什么特点?……

其他还有《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就不详细说明了。

多关注孩子多沟通

有时候孩子说这些话,可能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那我们就要思考下,是不是这段时间陪孩子太少了,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那咱就停下来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沟通,慢慢也就好了。

所以,孩子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深层原因的,有些随着他自我探索的完成,慢慢就会“正常”起来,没必要想得太复杂,当然若是能够了解到这些知识,加以引导会更好。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涵涵妈聊绘本

专注儿童心理和亲子阅读。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